拂玉

Dransy

2018阅读总结

罩四卓:

2018读书共56本,虚拟类32本,非虚拟17本,图书类7本


(打分是我主观的喜爱程度,没有妄自对大师评头论足的意思)




少年时我用了一些时间来发现这个事实:我并不喜欢思考以及大多数严肃的话题。


当我打开一本絮絮叨叨的书时,哪怕它是怎样的经典,不明所以的语句下藏着怎样的深刻内涵,我都没有办法继续阅读下去。不过好在我对自己总是格外宽容,按个退出就万事大吉。我犹记得中学时候初读某些书,只看了几页就觉得心情烦躁头皮发麻,还要自我欺骗很感兴趣,以此逃避对自己的品味怀疑。


在我成年之后,我学会了成年人该有的自私,于是我不再责怪自己,只能说是我和这位作者没缘分。


较之我的朋友们,我的头脑总是像水族馆里的生物一样,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,显得极为空洞。而当我想要张口说话的时候,就和鱼吐泡沫毫无区别。我无法思考故事深处想要表达的意义,于是认定那就是无意义。对于我这样肤浅的人而言,我喜欢浪漫的,像聚集在腹部的力量,忧伤的暖流,清爽的快感,如果让我思考太多,我只会想要解脱。


很多人对每本书都可以写出一二三,我无比崇敬羡慕,因为我太空洞了。


对我而言一本书能讲的全部,就是它已讲的内容,如果这本书在合上它之后仍然让我感到不解,还需要再去看些其他的资料,才能读懂,那么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失败的。(通常情况下,看了别的也不懂,因为其他读者也和我一样都在乱猜,区别在于其他读者喜欢思考,而我不喜欢。)


后来这种想法在毛姆的书中得到了印证。(我太感激您了!)他说一本书让读者怀疑自己,那这种书注定会被遗忘。


中学时,我很喜欢阅读,因为学习没有乐趣可言,我一进入小说的世界,就像找到了故乡。


上了大学,我等于放了四年的假,生活变得无比自由。于是我很少读书了,因为我发现,虽然阅读比真实生活精彩,但是真实生活却比阅读轻松得多。


可惜,我轻松的日子结束了,今年9月,我又感到生活的苦闷,于是我重新一头扎入书籍中。


 


虚拟类  32本:长篇小说、短篇集




我最喜欢的文学特征是浪漫、流畅,同时具备这两点,就能让我感到无比愉快了。我的朋友说我总爱说的话是“好感人”、“好开心”、“好浪漫”,其实这也是我对一个故事最大的认同。


我相信《银翼杀手2049》所说,回忆最真实的部分不是细节,而是感觉。我觉得小说也一样。再多对细节的还原,我也像在画中游走,但当作者写道自己像狗在太空里仰泳的瞬间,我会跟着流泪,觉得自己找到了情感的真相。


 


长篇小说


 


约翰.勒卡雷《柏林谍影》 8分


我看的第一本间谍小说,(毛姆的那本间谍小说至今没看完),冷酷硬汉的氛围,后三分之一很精彩。虽然在我成长的世界观中,意识形态斗争在逐渐失去它的魅力(这曾经是我人生的半个主题啊),但看到这个故事,我还是觉得眼前一亮。现在这么多快餐式的文化作品,有时候会觉得这种大费周折讲述一个故事,是很有诚意的,但也只是诚意而已,就像活字印刷之于电子印刷。未来还会有这样的故事吗。


 


威廉.毛姆《圣诞假日》 9分


他真的太热衷于过去的描写段落了,要营造很多氛围才开始进入主题。


但是这本书很好,非常之好,如果我年龄小一点可能会在里面陷入一点时间呢。毛姆再次证明了语言的力量,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,一切的哄骗都是言之凿凿,人的精神就是个人的宗教盛宴,查理温柔善良颇有家教,见识到了另一个世界,于是其他的都索然无味。当然,这绝不是什么好事。


 


威廉.毛姆《偏僻的角落》 9.5分


医生和船长很有cp感,设定十分丰满,本直女第一次看人基,我当时看了一半立马开始安利,请所有对毛姆有兴趣的腐女都不要错过这本。如果有人愿意写他们两的同人文,我肯定第一个捧场。


另外,这里的船长就是《月亮与六便士》里面的尼克尔斯船长。


 


拉克洛《危险的关系》 10分


完美的杰作!极其优美,冷静的欺骗,将自己投身到胜利的兴奋中,十分有诱惑力,不愧是禁书。成年之后时常担心会陷入此种危险境地,或许没有人有真心,但是即使有,也不可能比猎艳更愉快。看了一半我突然想到,昆德拉的《缓慢》里就引用过这里的伯爵夫人和骑士的一夜情,太妙了!


我在大街小巷奔走相告,给我的渣男渣女朋友们挨个讲述,我知道这么厚的书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,是不可能涉足的,因此我更加感慨,读书真好,那些不吃我安利的朋友们,你们不知道你们错过了怎样的愉快!


 


拉法耶特夫人《克莱夫王妃》7分


宫中生活场景还是很有意思的,但是不够风流也不够八卦。毛姆很爱这本,我慕名而去,有一点失望。


 


《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 10分


感触太深了,一度想要专门写篇读后感。


我的人生也有过那样的瞬间,可惜我没有你幸运,我没有你那么漂亮,那么美丽,那么聪明,唯一同样的是我们都很年轻,你获得了他的名字,我获得一个新的名字,发生的一切本该无人知晓,最浪漫的故事,我躺在床上看结局眼泪直淌了,心里在说,可怜的孩子,不知道是对你还是对我。


 


奥斯卡.王尔德《自深深处》 10分


浪漫、流畅,这两点都做到了极致,非常动人,这不是一个小说也不是一封信,这是自我解剖心理学报告。他一定重复了爱情很多次,才能够得出这样深刻的答案,但爱情就算只有一次,也足够义无反顾了。


唉,这本书是本警言啊,每个人都该防患于未然。


 


拉格维斯 《女巫》 8分


在豆瓣上只有37个人读过,看到朋友标记后立马心动,资源不太好找。一个传统的女巫故事,古老,带着史前故事的神秘感,被神占有的人。写得也很有质感,作者曾得过诺贝尔。


 


托马斯.曼《死于威尼斯》7分


上海译文的版本,两篇都是有关死亡的故事,死于威尼斯变态的爱慕追随幻想,那种极致的虚无缥缈,看完之后再回想,会更美妙些。


 


茨威格《情感的迷茫》 9分


天才!后半段太精彩了,虽然猜到了,但还是为之一振,我的人生里从来没见识过这样的知识力量,真的很遗憾了。茨威格是天才,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世界,这就是穿透灵魂!一个人如此和另一个人交谈,一生只有一次,为的就是以后永久的沉默。


 


费里德里希.德.拉.莫特.福凯《阿斯洛加的骑士》 10分


豆瓣上都没有条目的一本中世纪骑士故事,堂吉柯德如果就看的是这种书,那么疯癫确实有情可原。


故事像童话一样美妙,很像某部鸿篇巨制的同人文,这种文绉绉的描写,真的浪漫至极。


 


陀思妥耶夫斯基《白夜》 8分


“整整快乐的一分钟,尽管如此,在全部的人生中,难道这还少吗?”


现在没有人会这么写了吧。


 


哈珀.李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 8分


这种书就是帕慕克说的,让人很好奇这究竟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那种小说吧。怀疑作者是记忆力超群之人,太像回忆录了,非常真实,故事里的父亲是最好的父亲。


 


普鲁斯特《斯万的一次爱情》 8分


上海译文从《追寻逝去的时光》节选出来的独立篇章,可以让对这部巨作望而生畏的人有所了解。但这本书绝对不能代表《追忆》的最高水平。普鲁斯特的文笔不用说,敏锐逼真,不读一次绝对很遗憾。


爱情神圣私人,于是斯万杜纂了那么一个形象,又信以为真,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,爱上了自己的想象力,其这是目的是为了让平淡无味的生活有所波动,哪怕是痛苦也比无聊好过。


 


马洛伊.山多尔《伪装成独白的爱情》9分


分为两部,第一部《真爱》其实是2016年读的了,那时候刚出版,算是网红书,用了一个下午在书店白嫖,今年在读完了后半部《尤迪特和尾声》。其实很喜欢这个故事,没落的贵族,真正的上层阶级,风雨飘摇的故事。但是太长了,绝不可能再读一遍了。


 


石黑一雄《远山淡影》


如果说有哪个国家不能让我共情,那就是日本了,我很恐惧压抑的感觉。(真好,终于能把这话大声说出来了)


 


狄更斯《圣诞颂歌》7分


经常被各类写作指导书cue,批判资本主义丑恶嘴脸的童话故事,文体确实很适合做小说模范蓝本。


 


玛丽.雪莱 《弗兰肯斯坦》  7分


朋友说的浪漫主义必读,情节很简单,众所周知的故事,但文字观感超级美妙。对世界充满热忱,却被不断伤害,这一切看起来都无解,丑陋可怜的同时浪漫又怪异,一种对激情的迷恋,流于表面的情感。如果只看简介,我是不会去读的。作为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,历史意义高于文学意义吧。


 


菲利普.迪克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?》 8分


我记得我看完的那天跑出门,心里还想着默瑟,默瑟能接受一切,所以他也接受自己是个骗子,世界没有锐角,而后没有角。每个仿生人能找到证明自己是真人的三个证据,每个真人也能找到自己是仿生人的证据。是孤独毫无意义的浪漫。


身为自然人,我其实一直不知道要活下去的目的,仿生人也找不到要活下去的希望,书里的仿生人说“我活着就是为了一种新合成的止痛药,一种叫做赛伦内的药。”于是我用赛伦内当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网名,心里还想为它写个故事,如果找不到生活的意义,那就去找赛伦内吧。


 


阿西莫夫《永恒的终结》 9分


非常励志的科幻小说!就连阿莫西夫都会写我们在几万年后用的记录是打孔机,我自己写科幻的时候,经常回忆这件事,心情就放松了很多。


 


阿西莫夫《神们自己》  8分


其实这三部分独立拿出来也很合适,一个元素的三种演绎,十分符合写作指导书的题目“一句话的八万种讲法”。


第一部分学术撕逼,情节紧张,但是读起来很愉快;第二部分是不是ABO设定的鼻祖?但是大神写的太没有美感了。第三部分浪漫极了,地球人在月球蹦跳,或者蹦蹦跳跳,突然有个古怪科学家说,我要带着月球一起流浪,而其他人......


......等等,流浪地球是不是从这里来的?


 


刘慈欣《流浪地球》 9分


大年初一,电影就要上了,请每个人都去看我的爱豆吴京(划掉)。


文笔真好啊,字字句句都算得上经典,描写部分很到位,“这颗叫做地球的行星,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。”当时一边吃外卖一边看,十分悲壮,逃逸时代,情情爱爱都被磨灭,人性一点也不重要,不知道是不是很合大刘的心意。


 


《太空漫游2001》10分


银河冲开了框架,他再也不是一个人了,在他第一次需要指引的时候,指引就已经在那里了。说不出话来,荡气回肠!世界上能有这样的故事,是人类的荣幸。为什么这么硬核,还能像言情小说一样情感饱满!刘慈欣说他高考前夕看完这本书,看着星空,觉得高考也不重要了。


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地铁上挤时间看完的,要是能躺在床上一口气读完多么美妙啊。在太空中漫游,觉得自己也是辐射生物中的一员。


我没看过这部电影,据说当年《太空漫游2001》的票房一半都是嗑嗨了的年轻人贡献的,我信。


 


 


短篇集


 


王朔《动物凶猛》(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)10分


王朔是神。


 


威廉.毛姆《马来故事集》 7分


毛姆写过的殖民地英国人生活报告可太多了,殖民地就是毛姆解剖人性的手术台,他在故事中制造的情节就像无影灯,环环相扣互相追逐,将罪孽和阴暗粉饰。


“因为她从来不知道传统是什么,所以才做出这样的事情。”


“原谅,既新颖又深刻。”


“有的灵魂就是能从伤口感到撩人的喜悦。”


 


威廉.毛姆《爱德华.巴纳德的堕落》 8分


收录的内容多,复杂,想到几十年来这些故事分别散落在不同的短篇集里,被人们睡前看,就像减肥人士谨用碳水额度一样,我就深深感动。


 


博尔赫斯《恶棍列传》 10分


道德败坏者必看!!我就是因为这本写的黑帮AU《天谴一对》。


必看理由1:太精彩了,情节非常有意思,就像在看街头小报上的花边新闻,语言不止是流畅,像是顶真写法,让人觉得有因必有果,这种奇闻轶事比日常琐事还有迹可循。


必看理由2:如果还没有看过博尔赫斯,那么看了这本你就可以说你看过他了。


必看理由3:很短,可以用来豆瓣标记充数。


 


博尔赫斯《布罗迪报告》8分


语言特别到位,真正的异域风情,讲了好几个小故事,如果再早几年看,肯定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


 


菲茨杰拉德《我失落的城市》 8分


这绝对是我见过最表达主旨的短篇集题目。很喜欢《婚宴》那篇,他很少写准确的场景,好像就在飘忽一种颓废伤感的情绪中,像是喝醉了一样,失落的人儿。


 


克拉克《神的九十九亿个名字》 9分


有些人天生就是作家吧,科幻短篇节奏也能写的这么好,真的太佩服了。充满对科学的热爱,无数奇思妙想,科学家绝不会束手无策。


 


王晋康《七重外壳》


上世纪的科幻故事,王晋康应该是无数中国科幻迷的启蒙人,但是这种反日反美反同的情绪也很上世纪。


 


刘慈欣《2018》 9分


想象力太丰富了,我是您的人格粉啊,我哭泣。刚接触科幻,还拿通俗文学的文笔来定义大刘,绝对是不公平的。但这本书够好,《人生》我简直念念不忘,《光荣与梦想》就是文笔炫技,棒极了。


 


非虚拟:17本


我的口味很单一,而且很肤浅,并不适合读书,意识到这点很迅速,但接受这个事实我却用了很长时间。因为开始时并没有想过要接受,我的原计划是矫正这一事实。但渐渐我妥协了,因为书本身就是一种消遣,我人生的学习生涯已经到此结束了。


那么那些我没机会学到的呢。非虚拟类的书籍就是这样的俄罗斯方块,用于填充空白,我不再去想了,有什么需要知道,需要了解的,请它们来告诉我吧。


 


毛姆《总结——毛姆写作生活回忆》 10分


毛姆说“我从没见过始终如一的人”,所有人都有自相矛盾之处,这是他创造人物的基础,就算不在这本书里,其他书中也多有体现,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文学生涯。


《总结》却从某种意义上做到了“始终如一”,一本个人经历(自传)和文学写作观点的结合,书中很多被他提到在同时代名声大噪的作家和书籍,现在已经大多无处寻觅,还挺让人感叹。


一本文学论能成回忆录,是因为他一生都和文学无法分开吧。看了四分之一才发现高中看过另一个译本,现在市面上毛姆的书太多了,译名也不一样,真的很容易买错。


 


狄克森《短篇小说写作指南》10分


特别棒!朴实又实用,头头是道,教科书级别的。很适合我这种啥也不会就瞎写的人,建议写短篇的都人手一本!


 


奥尔罕.帕慕克《天真和感伤的小说家》 8分


是写给有过小说实践者和小说脑残粉的。栩栩如生,虽然语调很平静但可以看出对小说艺术的热爱,书里说每个小说家都想当画家,我们在小说中找寻自己,那些背后的故事我们总想找到真相。像画家一样写作,寻找中心主题,帕慕克是真的很爱自己的职业了,连我都觉得小说很有意思了。


 


乔纳森.卡勒《文学理论入门》


牛津通识的那一套,这本对我来说太难了,我太门外汉了,过几年再试试吧。


 


克雷夫特《苏格拉底遇见耶稣》 9分


概要:一天苏格拉底复活,发现自己降临在了现代神学院,并认识了一个女大学生,跟着去上课,在课上会发生些什么,他又会如何看待基督教呢?


文本内容以对话形式展开,本同人文写手立马便嗅到熟悉的味道,贯通全文做出如下分析:几乎没有ooc,前半段趣味性高,后半段严肃且夹带私货,可能引起撕逼。估摸着在lofter哲学圈能有三百热度,最后两篇也就八十多的热度了。当然啦,不是说不好,只是搞同人,正剧没人看啊,更何况你这是连载呢。


不过我喜欢这本书!可爱的小书!


 


埃里克.卡普兰《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》 


比较无聊,可以营销先入为主了。


 


威廉.曼彻斯特《黎明破晓的世界》 10分


把事实写得如此生动,以至于让人不能忘怀,将其被称为历史,这就是通史作家的能力吧!中世纪的人没有时间概念,几百年都过着一样的生活。贵族魅力非凡八卦血腥,最喜欢第三部分,“一个人拥抱地球”,麦哲伦的航线,孤独勇敢又伟大。人被神的光芒所掩盖,威武壮观的建筑却没有留下任何一个设计师的名字,直到黎明破晓。


 


邢莉《不可不知的英国史》 7分


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,内容页没有以偏概全,结合出版社,我猜它就是教科书。


 


约翰.赫斯特《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》 9分


清晰简明的教科书,很适合我这种文盲,讲述历史,而且思路很清晰,做笔记也很方便,如果你没来没有了解过欧洲史的话,这本入门真的很不错,家里有小朋友的话也很适合。


 


古川武士《如何戒掉坏习惯》 8分


实践性很高,其实我是第一次读自我管理的书,目的是为了戒掉睡觉太晚的坏习惯,结果因为这本书太好看,我看到了凌晨三点。


 


约翰.佩里《拖拉一点也无妨》 9分


给重度拖延症的书,我第一次写书评就是为了这本。


 


《新科学家》杂志:《万物起源》 7分


从宇宙开始的百科全书,光是讲宇宙我就可以看到凌晨五点了,在万籁俱寂的夜里,拿着手机,感受超新星爆照的时刻,真的很美妙。但是到后面慢慢失去了信心。其实有时候会想,什么样的小孩有毅力看完这样的百科全书,那一定是和我不一样的童年。


 


NASA经典摄影集《行星全书》 9分


宇宙非常美丽,不是单从视觉上,更是那些从未知中揭开的一点面纱。对天体的巨物崇拜,太阳风吹散电离子、柱形尘暴、金星硫酸云、极地中层云、渐行渐远的月亮。按照地形标记了颜色之后,更加奇妙绚丽。


 


《印刷技术》


一个小开本的厚书,读起来倒是很快,豆瓣上连中文版都没有,不太适合中文语境,感觉作者很热爱手工印刷技术,比较碎碎念。


 


《最受欢迎的地产营销课》


问答形式看房地产,比较有意思,能看进去。


 


田吉顺《医生是怎么看病的》 10分


强推,经常看病的人,对健康想了解的人都可以看。医生是我最崇拜的职业,在我看来他们极有自律性。这本书非常棒,消遣用很适合。文笔易懂,实用性很强。


 


埃特考夫《漂亮者生存》 7


去年年初一直拧巴着看,其实是想看整容实际操作的,但总体还是很喜欢的,这本书起码十几年前写的了,让人感叹审美真的是日新月异。


 


图书类


 


《小顾聊绘画》壹、贰


以名画家为单元,一边八卦一边看画。


我对艺术是白痴级别,所以这种入门书对我很有扫盲效果,对专业的人肯定不合适。


这类书就属于那种看完之后并不会在豆瓣上给很高的评价,但是阅读的过程很轻松,绝对不会后悔看的,也挺幽默,豆瓣上很多人对于这类网红书过于苛刻,我觉得其实就跟看微博段子一样,觉得好笑就笑,不好笑也没必要过分贬低,就当刷微博呗。


 


弗朗索瓦丝.芭布《如何看懂一幅画》 中信出版社


也是今年艺术类的网红书了吧,选的都是西方经典名画,抽取其中的象征意义,大写特写,写够一面,我觉得合上书其实我也不记得它具体写了什么。


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就在于,占据了一半的文字解析,可以让我这种人从文字部分里学一下描写。(不是说描写特别好的意思,是因为我太久没见过这么多描写了)


 


二混子《半小时漫画世界史》、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


也算是今年的畅销书吧,作者直男幽默,可可爱爱又挺好玩的一本书,送给弟弟妹妹很合适。


 


《蒸汽火车头》


后浪的漫画书,很少看漫画,但我觉得这个笔触绝对是大师之作。故事很简单,对火车的追求,蒸汽时代的乡愁,对旧事物的留恋,其实我也是火车控,搜火车的时候搜到的书。


 


《手绘简奥斯汀的一生》


很短的一本小手册,其实更像粉丝收集书。她的一生很平淡,就像在她的书里你也看不出她和拿破仑同时代,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她绝对是魅力非凡的一位可爱女人。


 


年少时看书,网购不发达,也没钱买书。在微盘上找书,资源很丰富,一下载就是下载一箩筐,有时候看到一本书,读完了也不知道作者是谁名谁,是如雷贯耳的名家还是普通的无名之辈,因此也有很多奇妙的故事留在脑海中,可我连名字都不知道,无处寻觅,时间长了,情节也忘记了,只记得当时惊心动魄的感觉,成了一种变态又不紧迫的执念。


很神奇,我在写这篇的时候,一直在对照当时标记的豆瓣,发现有些书我现在回想很美妙,但是在豆瓣我标记的时刻却明显很烦躁。每本书里都有它自己的法则,书里的宇宙在运行,因此,就像在四维的空间里,无论我们怎么努力,都是在刻舟求剑。


我很少会把一本书读第二遍,所以我们第一次见就是最后一次见,合上书时就是永别。我心里关于书的回忆却很长久,未必是书的原貌,更多的是我自己修改过的模样,正在看书时候吃的榴莲披萨,看完之后我们走过的街道。


 


今年马上就要结束了,紧巴着完成了阅读计划,新的一年开始了,可以开始新的计划了。


能看到这里的朋友,有什么好看的书都给我安利一本吧。



评论

热度(289)

  1. 共20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